各市(特区、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六盘水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各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六盘水军分区,武警六盘水支队,各人民团体,省属驻市有关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
现将《六盘水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六盘水市委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此件公开发布)
六盘水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
质量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1〕3号)和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进一步适应新时代对公平优质教育的新要求,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切实加强教育管理,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围绕“补短板、抓改革、强师资、提质量”发展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创建公办强校为主抓手,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工作措施
(一)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1.落实立德树人,健全德育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对照“六个好”标准,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到2025年,培育市级德育特色示范校100所。
2.优化智育途径,提高智育水平。推进“扶智”和“强智”教育,提升学生认知水平,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每年定期开展学生素养技能赛,市级设立“中学励志奖学金”。
3.强化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坚持健康教育第一理念,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全面把握“教会、勤练、常赛”的内涵与要求,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行为、健康”诸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组织校园足球三级联赛,持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重视视力健康教育。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机制,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能力。到2025年,培育市级体育与健康特色示范校100所。
4.实施美育提升,增强美育熏陶。坚持育人为本、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补齐师资、场馆短板,建立健全美育校内外协同育人机制,组建学校美育教学联盟,建立和完善学校美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美育评价激励的指挥棒作用。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动,全面推行“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到2025年,建设10所市级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5.加强劳动教育,发挥劳动育人功能。落实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的长效机制,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确保每周不少于1课时。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主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到2025年,创建1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培育10门以上劳动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建立10个市级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基地,创建60所市级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
(二)深化“五项”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达标基本要求,认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课堂效益,优化教学方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红色凉都、生态文明、心理健康、国防等教育活动。全面实施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通过“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下沉,使乡村学校学生同步享受东部发达地区优质教学资源,定期开展中小学“教师课堂达标”活动。
7.推进学生素质评价改革。完善学生素质评价机制,突出探究学习、学科与生活、劳动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的记录。探索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核心,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搭建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平台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
8.深化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严格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实行“绿色评价”“增值评价”,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疾。加强教育教学督导队伍建设。完善我市各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与运行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台账,健全教育教学质量函询和问责机制。
9.探索办学模式改革。推进学区化、集团化、乡镇中心学校与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改革,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每所优质学校对口帮扶3至5所薄弱学校,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给予支持和奖励。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拓展教育组团式帮扶模式,争取中山市学校选派优秀校长、管理人员、教师到我市结对学校挂职锻炼,派出我市中小学校长、教师到中山市学校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培养“种子学校”“种子教师”。
10.推进岗位业绩评价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落实学校岗位聘任“自主权”。按照“优绩优酬、多劳多得”的要求,拉开奖励性绩效工资和年度目标考核奖的差距。坚持“前三年的业绩决定后三年岗位”的岗位评聘管理办法,全面实行教学业绩与职称评聘、晋级晋岗、评优评模评先、提职提干挂钩。建立健全教师课堂达标、教材过关、教学成绩、师德素养、政治素养综合评价的个人业务档案。
(三)落实“五项”措施,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11.强理想信念。推动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准确理解、把握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四有三者”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2.强师德素养。师德是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教书育人作为主责主业。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师德常识和教师职业道德,善用会用惩戒细则,树立“爱岗敬业,尊师爱生光荣;敷衍塞责,误人子弟可耻”的信念。在评优评模、职称评聘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制。
13.强专业素养。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工程,提高教师培养层次,提升教师培养质量,为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高质量高层次发展,积极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义务教育学校侧重培养素质全面、业务见长的本科层次教师。构建教师可持续发展梯级培训机制,构建结构合理、分级实施的教师专业发展梯级培训课程体系,转变培训方式,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培训模式。持续开展“千名校长,万名教师”大培训。
14.强教研团队。完善市、县、校教研体系,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配齐所有学科专职教研员,明确教研员职责,将区域内学科成绩与教研员业绩考核挂钩。适当提高教研机构的专业技术职称高级岗位比例。完善教研制度,强化校本教研,着力推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突出全面育人研究。搭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参与义务教育教学研究平台。
15.强校长管理团队。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凉都教育家型校长。完善校长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实行校长任期制、聘任制和职级制。实施中小学名校长培育工程,致力培养一批在全省、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教育家型校长。
(四)实施“五大”行动,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16.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保障义务教育财政经费投入,对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标准,补齐短板弱项,稳步推动校园、校舍、设备、环境提档升级,不断提升适应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能力水平。加强学校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学校,促进教育资源配置与城镇化水平相适应。各市(特区、区)中长期学校建设规划应当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保证土地供给。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
17.实施公办强校行动。发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在优质教育供给中的基础性和广覆盖作用,针对全市当前公办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师资水平有待加强、办学质量整体不高等突出问题,以“优质带动、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覆盖”的方式,以创建公办强校项目校为抓手,分阶段、分批次培育壮大一批优质公办学校品牌。全面推进优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创建,2023年,市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低于90%。
18.实施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学校依法依章程办学治校,提高学校办学活力和自我监管能力,发挥中小学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强化教职工学校办学主人翁地位。健全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强化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生互助小组建设和社团建设,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能力。认真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生减负的各项措施,坚持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着力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内外负担。提升校内课堂、课外辅导、课后服务效率。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持续压紧压实责任,保持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切实抓好手机、作业、睡眠、读物和体质“五项”管理。
19.实施协同育人行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育人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家长的监护主体责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支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引导家长转变育人理念,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共育合力。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机制,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进措施,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
20.实施教育教学督导视导行动。构建市、县、乡、学校四级教育督导视导体系,健全督导视导网络,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市县级督导三年一覆盖、教学视导一年一覆盖的要求,建立健全督导视导运行机制。
(五)强化“五项”保障,推动质量落实见效
21.强化组织保障。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市级人民政府统筹,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的工作机制。党政有关负责人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督查范围,纳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将结果作为干部选任、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县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要听取1次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推进学校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
22.强化经费保障。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把义务教育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每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每年只增不减。切实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改善、教研科研创新、教育质量提升、安防基础设施等公用经费支持力度。资金安排重点向农村学校以及义务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23.强化协同保障。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健全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协同推进机制,形成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整体合力。
24.强化利益保障。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要求。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切实落实学校分配自主权,绩效工资增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并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学实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制定教师减负清单和教师惩戒权实施细则,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师生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对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依规开展表彰奖励,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
25.强化督查保障。全市各级政府要坚决纠正截留、挤占、挪用教育经费和学校资源等行为。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将其作为对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把结果作为评价政府履职行为、学校办学水平、实施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使用、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要依法依规追究当地政府和主要领导责任。大力精简、从严控制对学校的检查评比、材料上报等,实行清单式管理,规范管理各类进校园的活动。对违规办学、招生、有偿补课、抢赶进度等行为纳入负面清单,定期通报有违规办学行为的学校。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等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有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