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移民局关于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1-01-28 17:18 字体:[]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两个移民”党建工作。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局班子成员、县级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带领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2020年局党组15次专题研究党建工作,印发2020年度党的建设工作计划、党的建设目标责任分解表,签订党风廉政责任清单,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2次、集中警示约谈会2次。持续巩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定不移担起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政治责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决策部署。

(二)坚决打好打赢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一是全面推进“五个体系”建设“两个社区”创建。紧盯弱项短板,加大创建力度,200户以上安置点全部达到“两个社区”创建标准,200户以下安置点实现“五个体系”全覆盖。坚持一个季度召开一次指挥部会议,每次会议突出一个主题,逐一研究解决“五个体系”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先后出台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提升安置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安置点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文化服务体系等若干措施,并持续抓好落实。成功举办“走出大山·奔向幸福”第二届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广场舞大赛,有力推进搬迁群众快融入。新配套建设学校49所(其中幼儿园29所),利用原有学校110所,解决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就学2.14万人;78个安置点均有卫生服务机构,配齐配强卫生技术人员349人,9.09万名贫困群众全部参加城乡医疗保险;2.99万人享受城乡低保。45个安置点配置社区服务中心(站)、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其余33个安置点纳入迁入村级服务管理。建成70个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窗口),培育安置点就业扶贫车间(基地)34个,带动搬迁劳动力就近就业1026人。全市有2.54万户5.94万名搬迁劳动力,已实现就业2.54万户5.55万人,户均就业2.19人,实现户均就业两人以上。建成图书室60个、文体广场70个,文体健身设施302个。评选出文明家庭1038个、勤劳致富模范户585个、身边好人467名。整合工青妇力量大力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合理设置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配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及网格员、院长、楼长,实行网格化管理。新设立海坪、新桥、以朵、石龙、红桥等5个街道,新建居委会37个,组建群众治保组织41个,建成警务室44个。建立巡回法庭8个,巡回检察室15个,命名平安安置点27个。新成立党支部38个,组建工会组织62个,发展工会会员3.15万人,建立团组织70个,建立“四点半课堂”19个,组建志愿者队伍54支220人,建成妇女之家61个。二是深入开展挂牌督战及专项督查。坚持“督”“战”结合,制定《六盘水市“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易地扶贫搬迁专项工作方案》,持续深入安置区开展挂牌督战,现场反馈工作提示单60份,下发工作提示14期,提出整改指导意见180余条,做到问题动态清零全部销号。紧盯5个省级挂牌督战易扶搬迁教育配套项目建设,确保了项目按期建成投入使用。三是顺利完成脱贫攻坚各项迎检工作。认真筹备迎接第三方评估工作、“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核查验收、脱贫攻坚大普查、省对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及时提请市政府印发方案,成立评估核查验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面开展评估核查自查验收工作。全市78个安置点全部顺利通过县级自验、市级审核、省级抽查,圆满完成评估核查验收工作,助力全市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大普查、省对市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四是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程建筑质量安全大检查、消防安全大检查、地质灾害核查,深入开展矛盾纠纷隐患排查化解,确保全市移民平安稳定。五是全力推进前期扫尾工作。全面完成复垦复绿验收,共拆除旧房1.75万套,复垦复绿土地3551亩。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全市应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28495套,房屋面积测绘、免税证明开具、资料收集提交工作已完成,首次登记完成27153套,完成率95.29%,转移到户登记完成26763套,完成率93.92%。

(三)扎实推进水库移民工作。完成六枝特区头塘水库、水城县观音岩水库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水城县雨汪河水库蓄水阶段移民安置县级自验;完成六枝特区头塘水库204人、盘州市朱昌河水库392人、水城县雨汪河水库392人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配合完成六盘水市英武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并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

2020年,水城县易地扶贫搬迁“海坪模式”被列入世界旅游联盟与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联合发布的100个2018年至2020年《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各省推荐的“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进行了集中推介,其中推介我市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1个(水城县),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1个(盘州市生态移民局),美丽搬迁安置区2个(水城县野玉海安置点、钟山区水月产业园区安置点),奋进易地扶贫搬迁干部2人,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4人。市生态移民局被评选为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集体,局党支部也被省委、市委分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市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全面进入后续扶持阶段,工作涉及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搬迁贫困人口当前的困难,还要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比如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问题,需要坚定必胜的信心,久久为功,把后续扶持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坚持抓具体、抓深入、抓出成效。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一)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一是突出抓好搬迁群众就业帮扶。统筹好各类培训资源,重点围绕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的行业,组织好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组织好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及时跟踪搬迁劳动力出省、出市就业情况。加大迁入地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扩大就业容量,推进居家就业。用好公益性岗位,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兜底,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是培育壮大迁入地产业。指导各市(特区、区)、六盘水高新区统筹县域资源发展适合搬迁群众的特色产业,持续做好招商引资,用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推进后续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更多适合搬迁劳动力就业岗位,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在中心村、集镇等有条件的安置区,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实施现代农业,高质量推进“千家万户小康菜园”建设,组织暂时无法外出就业的搬迁群众投入农业生产。三是全面提升完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整合部门力量,继续谋划易地扶贫搬迁教育、管理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完善有关项目,争取各级各部门项目支持、资金投入,指导各市(特区、区)、六盘水高新区统筹资金,重点支持好迁入地产业就业、基础设施补短板、基本公共服务提质、社区管理和文化服务项目,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四是着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从质上优化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综合服务能力,主动为搬迁群众排忧解难,对特殊困难人员,落实好兜底保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不动产登记工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产权登记,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五是着力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为搬迁群众提供与原居民一体化、无差别的公共服务,确保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逐步淡化搬迁群众身份,不断引导搬迁群众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促进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入。对各类风险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化解,防止个别问题影响整体成效,坚决守住不发生大规模社会问题的底线。

(二)扎实推进水库移民工作。完成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动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竣工验收,继续跟踪指导头塘、朱昌河水库移民安置,开展朱昌河水库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抓好头塘、观音岩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申报,深入推进20座已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积极向上争取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产业发展项目及资金;继续做好英武、付家小河、赵家河、湾龙坡等水库移民安置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