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移民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2-12-07 08:55 字体:[]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全市移民工作2022年工作总结和 2023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总结

1.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是坚持系统谋划抢抓机遇。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制定《2022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到各级各有关部门,按季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切实把工作落实落细。全面排查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立补短提质项目库,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纳入支持。目前共谋划项目173个,总投资256631.16万元。配合相关部门实施省级易扶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12个、安置区体育设施补短板项目5个、教育配套设施购置项目3个、医疗卫生设施购置项目2个。围绕安置区资源优势,利用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撬动地方资金参与,积极招引企业主体,发展产业项目。共谋划产业项目88个,总投资178378.51万元。利用2022年中央、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用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补助资金8618万元,实施项目35个,其中产业项目9个,总投资3043.3万元。二是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增收。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贵州省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的通知》,明确重点工作举措、责任单位,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按月对搬迁劳动力就业情况、返乡劳动力返岗情况和应届易扶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建立就业台账,实时掌握就业情况,积极对接帮扶车间和本地其他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全市共有搬迁劳动力2.55万户6.10万人,实现就业2.55万户5.78万人,其中就近就业2.79万人。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依托劳务输出机构,开展点对点推送就业,开通返岗专车、专列,提供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点对点、一站式”免费直达服务,促进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3万余人。通过落实场地免租、税费减免等政策,利用安置区商铺、场地等资源为创业者铺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创业指导和创业担保贷款服务,实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自主创业补贴。依托各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就业服务指导站)共开展就业创业服务4.54万人次,促进就业2.58万人次。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在安置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3164个,兜底解决部分搬迁劳动力就业。三是坚持分类施策提升社区治理。会同市委组织部举办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业务培训班,新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村(居)支书、第一书记、有关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县()移民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股室负责人共150人参加培训,提升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社区)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责任单位、工作内容,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社区)治理专项行动,筑牢安全稳定基础,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联合组织、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社区集体经济专题调研,摸清资产底数,培育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形成资产经营创收、服务拓展增收、异地置业保收等多模式共同发展、相互补充格局,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全市27个安置区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济积累6184.7万元,收入549.3万元,带动382名搬迁群众就业,为社区物业服务、公共设施维修、群众公益活动等提供资金支持,为破解物业资金保障难题提供了有益探索。坚持把物业管理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分类推进物业管理,对管理难度大的大型安置点和高层电梯房,引入物管公司,重点管理电梯维保和消防设施维护;对城镇、中心村安置点,由村(居)“两委”牵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采取政府补助、县级平台公司投入、社区集体经济补充,逐步形成了综合式及自治式两种物业管理新模式,即“村(居)委+县级平台公司物业+公益性岗位”和“居民自治+村(居)集体投入”模式。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引导搬迁群众逐步实现从“融入”走向“融合”。在全市安置区开展“童言童语——听我讲述搬迁后的新生活”“喜迎二十大、文化进万家”“共建绿色家庭 构建幸福家园”等各类文化活动240余场次,覆盖1.5万余人。成功举办第四届易地搬迁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极大丰富了搬迁群众的文化活动,加速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四是坚持对标对表推进目标任务。认真总结2021年度接受国家、省对我市考核评估的经验做法,发挥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紧盯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相关指标,加强调研督导,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2022年度高质量发展绩效考核取得好成效。采取“1234”工作措施,建立“一套机制”、优化“两个方案”、实行“三级调度”、突出“四个围绕”,围绕创建标准推进盘州市思源社区、水城区阿娄社区省级后续扶持示范点创建项目。安排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500万元打造思源社区集体经济示范点,用于购买安置点门面建设惠民便民超市,形成社区固定资产,由社区经营管理,实现与思源社区利益联结,增加社区集体经济积累。同时,积极探索异地置业项目3个,投入资金638万元,每年按总投资的5%分红模式,实现与两河街道樱桃树社区利益联结,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阿娄社区示范点在突出“旅游+乡村振兴”基础上,将文旅发展、乡村振兴与中小学生教育实践深度融合,与保护和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深度融合,项目产生的效益将与搬迁群众和阿娄社区实行联结。有序推进六枝特区新窑镇桥梁村、郎岱镇迎祥居委会、岩脚镇新城居委会等12个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建设。2022年8月,省通报对2021年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市被省评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的地区,获1100万元资金奖励。

2.持续加大水库移民工作力度。一是移民安置工作按序推进。做好英武水库移民安置前期工作,根据水库工程项目批复和开工情况,将及时启动征地搬迁工作,满足工程建设需要。积极开展赵家河、湾龙坡等拟建水库移民安置前期工作,为水库工程报批和开工建设创造条件。全面完成头塘、朱昌河、出水洞、雨汪河等4座在建中型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并通过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完成光照水电站移民安置竣工验收,完成白河沟、河头上水库工程竣工阶段移民资金审计,积极推进双桥、白河沟、鱼洞坝、卡河、河头上等5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竣工验收。二是后期扶持工作稳中有进。完成雨汪河、出水洞水库后期扶持人口1294人核定登记申报,全市水库移民累计达33619人。兑付2022年直补资金1414.63万元。有序开展2021年度实施后期扶持项目收尾工作,快速推进5个2022年度实施后期扶持项目建设。三是优势产业项目效益凸显。积极探索“异地发展优势农业产业、异地运营优质城市资产、异地开发优美旅游资源”的异地置业模式,先后投入后期扶持资金7349.25万元,壮大地区特色产业,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实现收益分红1556.87万元。完成了2022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入股钟山区野马寨热电联产等优势产业项目申报。

3.持续强化示范引领。在意识形态领域坚决把好方向管好导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加大移民工作宣传力度,进一步将各项惠民政策传递到移民群众身边,引导移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形成良好舆论氛围。2022年以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发布我市移民工作新闻6条,贵州日报、天眼新闻等省级媒体发布29条,市级媒体发布30条。我市2则移民工作经验信息获报中办,1则改革信息被省委改革信息刊载。

二、2023年工作打算

1.不断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成果。一是巩固成果,抓实后续扶持。扎实开展“六个专项行动”,查缺补漏,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加快完善项目工程手续和竣工财务决算,“补短提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安置区包保责任落实。抓好省级示范点创建,确保省局补助资金效益,按时限要求建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是促进增收,抓稳群众就业。着力提高稳就业水平,常态化掌握一批就业岗位和开展岗位推送,强化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切实保障收入稳步提高,持续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有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三是推进发展,培育壮大产业。持续推进项目库建设,利用好中央和省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推进安置区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推送招商引资项目,培育安置区特色产业,主动对接招商、工信、农业等相关部门,招引更多劳动密集企业落户安置点。四是守住底线,化解问题风险。抓紧抓实各级反馈问题整改,举一反三,认真抓好自查自纠。抓紧抓实“三类移民”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守住不发生安全事故和规模性返迁风险。抓紧抓实防返贫监测,确保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持续跟踪做好水库移民工作。一是重点围绕英武水库等2个大型水库、湾龙坡等4个中型水库工程项目审批和开展建设需要,扎实做好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和移民前期工作,满足水源工程建设需要。二是紧紧围绕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四五”规划,统筹资金、统筹资源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总体提升库区和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建设美丽文明幸福移民示范村。三是后期扶持产业项目转型升级上重点投入“异地置业项目”增收项目。按照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通知要求“支持移民村和水库移民采取保底分红、订单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与新型经营主体形成更密切利益共同体,分享农业发展成果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拓宽移民征收渠道”。以我市优势产业项目为支撑,资金入股合作,打造水库移民异地置业项目,按合作协议收益分红,所得收益全部分配到已核定水库移民后扶人口,有效拓宽移民征收渠道,巩固脱贫成效。

3.不断总结提炼经验做法。认真总结提炼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积极主动与中央及省级媒体沟通联系,认真梳理新闻题材、深入发掘工作亮点,力争在较高的媒体平台宣传我市移民工作,着力打造移民工作“六盘水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