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移民局关于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的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1-26 17:42 字体:[]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易地扶贫搬迁方面

第一,抓实稳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一是坚持劳务输出稳就业。用好东西部协作机制,争取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务工集中地的支持,通过点对点输出、岗位推荐、劳务公司组织等渠道提高组织化程度,依托“万企帮万家”等活动,提供从家门口到厂门口“一站式”免费直达服务,引导外出就业。2023年以来,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岗位信息快报》43期,收集推送企业3115家次,促进搬迁劳动力外出务工3.16万人。二是坚持产业带动增就业。利用戴帽资金,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其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社会资金等各类资金,通过就近发展、异地置业、资金入股等方式发展产业项目,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带动搬迁群众就业。2023年实施产业项目10个,总投资6507万元,带动就业3423人。三是坚持动态监测促就业。积极对接帮扶车间、景区和园区其他企业用工需求,引导搬迁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建立健全就业信息市、县、乡、村四级抽查审核机制,通过微信群、电话、走访等方式按月对搬迁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针对性推荐就业。目前,实现本地就业2.73万人,建立外出务工就业微信群251个。四是坚持引导创业扩就业。通过落实阶段性场地免租、税费减免等政策,利用安置区商铺、场地等资源为创业者铺通“绿色通道”,兑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自主创业补贴,帮助创业人员化解融资难题。目前,开展就业创业服务6.16万人次,兑现易地搬迁自主创业人员创业扶持补贴57.25万元,搬迁群众实现自主创业1585人。五是开发公益岗位保就业。通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在安置区及周边企事业单位适度开发公益性岗位,着力解决不同年龄、阶段、工种、特长留守妇女和老弱劳动力就业问题,最大限度对就业困难的搬迁群众进行托底安置,实现就业3667人。目前,全市搬迁劳动力25525户60907人,已就业25525户58854人,就业率96.63%,全市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5472元,同比增幅12.47%,比全市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0.66个百分点。

第二,着力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一是多举措提升社区服务能力。配齐配强71个安置村(居)“两委”。连续两年举办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示范培训班,累计培训县、乡、村三级移民干部286人次,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的业务能力。2.37万名搬迁群众适龄子女实现就近入学,9.09万名脱贫群众全部参加城乡医疗保险,3.16万人享受城乡低保,搬迁群众民生服务更有保障。近年来,水城区红桥街道鱼塘社区、新桥街道新业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静分别荣获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二是多渠道培育社区集体经济。通过激活闲置资产、盘活优势资源、做活集体经济、用活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培育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形成资产经营创收、服务拓展增收、异地置业保收等多模式共同发展、相互补充格局,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全市28个安置区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实现经济积累6184.7万元,收入549.3万元,带动382名搬迁群众就业,为破解物业资金保障难题提供了有益探索。三是多模式推进社区物业管理。以点带面开展全市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实体化公司先行先试,开展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全市有5个安置社区(六枝聚福新苑、新玉,盘州金秋,水城鱼塘、新业)被命名为2023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制定《关于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的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通过推行市场化物业服务管理、引导群众自治、探索“公司+公益性岗位”“社区+公司+群众”等模式,引导搬迁群众按需求合理确定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能力。四是多形式促进居民融入发展。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榜样评选、感恩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等活动,不断丰富搬迁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全市安置点建设图书室71个、文体广场65个,文体健身设施139个。开展民族特色文体活动343场次,累计2.5万余人参与,有效促各民族加速融合。2023年10月,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书屋、钟山区月照街道幸福里社区书屋被评为“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农家书屋。

第三,抓好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规范建立后续扶持项目库。全市易扶领域初步建立5年项目库(2024年—2028年)共规划项目69个,规划资金23142.5万元,其中产业项目29个,投资9915万元;基础设施项目38个,投资12801.5万元;公益项目2个,投资426万元。3年动态项目库(2024年—2026年)共规划项目59个,规划资金13884.52万元,其中产业项目24个,投资8255万元;基础设施项目33个,投资5203.5万元;公益项目2个,投资426万元。1年实施项目库共规划项目39个(2024年),规划资金8767.5万元,其中产业项目15个,投资474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23个,投资3793.5万元;公益项目1个,投资234万元。二是扎实推进戴帽资金项目建设。利用2023年上级戴帽下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8475万元,共实施项目27个,总投资10462.5万元,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在补短提质项目建设方面,投入2525万元,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提质项目15个,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实施公益类项目2个,开发公益性岗位2655个。三是着力推进示范点建设。六枝特区聚福新苑、盘州市思源、水城区阿娄和钟山区幸福里等4个社区成功打造为省级示范点。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增加社区经济积累,带动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第四,补齐短板弱项,提升服务质效。一是持续推进项目手续完善。按照省关于对“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手续办理情况进行专项清理的工作要求,分三个阶段,对照可研批复、项目选址意见书、环评报告等17项建设手续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排查,78个安置项目建设手续基本完成。全面完成全市78个安置点县级决算汇总报告编制和审批。二是稳步推进资产盘活。结合全省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盘活工作相关要求,按照“依法依规,动态有序推进;权责明晰,实施分类盘活;规范运营,提高管护效益;公开透明,引导群众参与”的原则,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的商业用房盘活。全市易扶安置区安置住房、地下车库、管理用房、其他用房均已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商业用房盘活率89.4%。三是开展安置区管理提升专项行动。针对易扶安置区较为突出的“脏、乱、差、险”现象及不文明行为,通过上下联动方式,整合公安、消防、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力量开展联合整治,进一步规范社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联合整治行动94次,排查整改问题59个。

(二)水库移民方面

第一,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有序推进。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了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竣工移民安置市级初验和盘州市白河沟、水城区观音岩水库竣工移民安置验收。在建的头塘、雨汪河水库移民安置工作已完成,朱昌河、出水洞水库正在有序推进复(改)建工程建设。拟建的英武大型水库可研阶段移民前期工作已完成,贵州水城抽水蓄能电站实物调查细则已编制完成,锅圈洞水库移民安置前期工作已完成,付家小河、湾龙坡、赵家河3座水库根据工程项目审批需要同步推进移民安置前期工作。

第二,后期扶持工作稳中有进。全面完成2023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1408.14万元发放,发放率100%。2022至2023年度,投资13667万元实施33个项目,其中产业项目3个、美丽家园项目7个、散居移民基础设施项目21个、小水库项目2个,有效改善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第三,优势产业项目效益凸显。先后投入后期扶持资金1.08亿元,发展异地置业项目,壮大地区特色产业,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帮助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截至2023年年底,实现收益分红1765.34万元。我市2022年获批六枝特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优势产业生态屠宰科技产业园项目、钟山区野马寨电厂热电联产供热改造优势产业项目,获3500万元资金支持。目前,两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拨付资金3300万元,拨付率94%。2023年12月,组织申报了水城区鱼塘社区商超一体化建设项目,获2500万元资金支持。

二、2024年工作打算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成果,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群众增收、日常管理2个重点抓落实。一是聚焦“就业增收”。持续推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着力提高稳岗就业水平,常态化掌握一批就业岗位和开展岗位推送,强化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切实保障收入稳步提高,持续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紧盯农村居民收入和脱贫人口收入变化情况,确保入户采集率100%、数据准确率100%,确保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确保搬迁脱贫群众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15%以上,且增幅高于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二是聚焦“社区治理”。持续开展素质提升教育培训,探索开展文明社区创建,加强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加快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安置村(社区)自治、法治、德治方面的机制建设。按省局序时进度要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物业服务管理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畅通多方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安置社区治理水平,促进搬迁群众更深层次融入。三是聚焦“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库,围绕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查缺补漏,因地制宜,优化项目库,积极向省和有关部门推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落地我市。四是聚焦“监测帮扶”。认真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效监测评价,围绕易地扶贫后续扶持成效监测评价指标,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效监测评价工作,做好动态监测,全面查缺补漏,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五是聚焦“资产盘活”。督促指导各市区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制,精致化推动工作,加快推进安置社区资产“三权”明晰工作,细化各种类别资产的权属,并强化动态跟踪管理,切实做到底数清、措施硬、管理精、见实效。六是聚焦“权益保障”。认真落实搬迁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养老保险等政策,保障搬迁户在迁出地的“三块地”权益。及时将因人口增加造成住房紧张且符合条件的搬迁家庭按政策、按要求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七是聚焦“水库移民安置”。持续推进。高质量做好英武水库工程初设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配合做好4座中型水库贵州省水城(野龙拢)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移民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朱昌河、出水洞2座水库交通复(改)建工程复工建设。启动六枝特区懒龙河、水城区雨汪河等中型水库移民安置验收工作,完成2023年度中型水库移民安置验收收尾。配合省生态移民局做好光照水电站、黔中水利枢纽一期项目工程竣工移民安置终验。八是聚焦“后期扶持”。做好2024年水库移民直补资金兑现、移民素质提升和农机具补贴政策等普惠政策落实工作。持续推进2023年度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加快推进2024年项目开工建设,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九是聚焦“安全稳定”。根据中央、省、市安全生产会议、文件等要求,结合移民工作实际,扎实抓好安置区地质灾害、消防安全、防汛抗旱、移民自建住房等安全工作。认真开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两拖欠”问题处置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妥善处理移民诉求,确保“两个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