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健全机制弃陋习。制定《居民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细化红白理事制度,倡导红白喜事提前申报,经理事会集体商议审定宴席规模、人员范围、就餐桌数等事宜后,指定理事会成员专人负责指导协调村民筹备宴席,签订承诺书,杜绝铺张浪费。依托民族团结食堂等打造功能齐全的“社区红白喜事自办点”,节约办事成本,保障用餐安全。创新激励机制,对喜事、丧事简办的居民给予积分奖励,形成“喜事简办,丧事从简”良好局面,促进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目前,全市71个安置区均制定《居民公约》,成立红白理事会71个。
二是宣传教育转思想。按照“地企共建、区域互联”的方式,与周边学校、医院、企业等构建“互联共建圈”,组建“红色服务队”,入户进行移风易俗思想宣传,组织群众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定期开展“党的声音天天播”“文明新风天天树”“文明行为天天有”等活动,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好做法、好经验。通过院坝会、庭院会、党员大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群众常打招呼、敲警钟,抵制不良风俗,弘扬时代新风。今年以来,全市安置区涉及共组织入户宣传280余轮次,签订移风易俗倡议书1.2万份。
三是丰富生活树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合唱、有奖问答、电影放映等丰富多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宣教引领凝聚共识,让新风正气更加充盈。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文化等文化惠民活动,让群众远离不良习俗影响,养成文明新风尚。组建由社区党员、群众、学生为主的文化志愿队伍,不断提升群众个人综合素质,每逢重大节日举行小型文艺汇演,开展广场舞表演、诗朗诵、合唱表演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更好地凝聚群众。目前,全市安置区组建文化志愿队伍95支,组织演出600余场次。
四是树立典型领风尚。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勤劳致富模范户”“文明家庭”等优秀个人(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通过群众推、社区找、大家评,形成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进的良好社会风尚。持续开展好扛“旗”争“星”行动,晾晒红黑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按月统一考核评定评星进行积分管理,发挥“小超市”撬动“大功能”的独特品牌效应,群众通过积分可在爱心帮扶超市兑换物品,用“精神鼓励”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目前,全市安置区评选文明家庭1397户、勤劳致富模范户810户、身边好人55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