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设为首页|收藏此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公众参与 » 新闻发布会

六盘水市召开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12月9日,记者从六盘水市召开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稳得住”为重点、以“有就业”为核心、以“逐步能致富”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五个体系”“两个社区”建设,确保全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强化工作部署,全面推动落实。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关于贯彻落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贵州省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的通知》《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深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社区)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工作部署。各市区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联系包保安置区全覆盖,持续推进工作落实。六盘水市获省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激励,获奖励资金1100万元。


  强化就业培训,抓牢群众增收。紧紧抓住就业增收的“牛鼻子”,坚持“抓好产业促就业、抓好就业保稳定”思路,把握政策围绕保障出、产业围绕社区布、培训围绕岗位抓、就业围绕意愿推、平台围绕服务建的“五围绕”要求,带动搬迁群众稳定增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广东省中山市及省内中心城市对接,组织专场招聘会,大力开展“万企帮万家”稳岗就业行动。建立安置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站)71个,配齐劳动就业协管员,以户为单位,为搬迁劳动力建立“一户一册”档案,按月开展就业动态监测,全面掌握易地搬迁劳动力就失业情况,利用“三微一端”和滚动显示屏发布推荐就业岗位。通过村(居)干部、楼长、网格员、包保责任人送岗上门,切实提高“人岗匹配度”,确保有劳动力的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向搬迁群众推送就业岗位6.64万个,促进就业3.26万人次。扩容安置区就业平台,引进培育安置区劳动密集型小康车间50个,吸纳搬迁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在安置区周边合理布局食用菌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各市区围绕易扶安置区实施产业项目8个,总投资2893.3万元,创造更多适合搬迁群众特点的就业岗位。坚持岗位需求导向,多渠道多形式抓好技能培训,针对安置区及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用工需求,组织开展保洁、保安、护绿、刺绣、采茶、缝纫等“订单式”“短平快”的短期就业技能培训。对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积极组织参加养老护理、家政、烹饪、电工等中长期“项目制”培训,获取国家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累计组织搬迁劳动力培训4.3万人次,切实提高了培训针对性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同时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3155个,对搬迁群众中的弱劳动力对象进行就业兜底保障。目前,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已实现就业5.76万人,户均就业2.26人,搬迁家庭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收入更加满意。


  强化文化服务,促进社会融入。为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搬迁群众加快融入,从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激发内生动力、加强法制教育等方面着手,配套建成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图书室、乡愁馆、文化活动广场等,为文化娱乐活动提供平台。充分利用春节、清明、端午、儿童节、国庆等节日,在全市安置区开展“童言童语——听我讲述搬迁后的新生活”“喜迎二十大、文化进万家”“共建绿色家庭构建幸福家园”等各类文化活动240余场次,覆盖1.5万余人,不仅让搬迁群众增进互动交流、增强内生动力,还有效提升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团结。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列入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系列活动内容,让搬迁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充分展示搬迁群众的精神风貌,表达搬迁后开启新生活的美好愿景,连续四年举办全市“走出大山·奔向幸福”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广场舞展演活动,累计4.8万人参加,极大增进搬迁群众感情交流、相互促进,有效促进社会融入。每年的广场舞展演成为搬迁群众心中的重要“节日”。


  强化公共服务,夯实社会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理念,全面构建为搬迁群众提供户籍、就业、就学、社保等办理、咨询、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线上线下便民服务网络。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环卫有设施、购物有超市、运动有场地”的“六有”要求,不断完善安置区教育、卫生、社区服务等配套基础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为搬迁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出台提升安置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的若干措施,确保上得好学、成得了才,看得了病、看得好病。截至目前,安置区学校配备教师2588名,全市2.4万名搬迁适龄儿童就近入园入学,2958名搬迁群众子女考取大学,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55人、本科1383人。所有安置区开通客运车辆,其中21个安置区通公交车,56个安置区处在高速或高铁半小时覆盖圈,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71个安置区配套医疗机构72个。10.99万搬迁群众参加居民医疗保险,7.23万搬迁群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35万搬迁困难群众享受城乡低保,更加坚定了搬迁群众在城镇发展的信心。


  强化社区治理,提升服务能力。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抓好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建设,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群团组织为纽带的基层组织体系。注重选拔优秀人员充实安置点基层组织力量,采取下派任职、异地交流、公开招聘等方式,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先后从机关选派15人、从搬迁群众中选拔30人担任村(居)党支部书记,派驻安置区工作队71支,第一书记71名,积极发展党员91人,搬迁群众中党员达737人,新组建居委会43个,成立党支部43个,基层党组织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机制,划分网格391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08人,安置区综治中心、“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全覆盖。坚持机关联基层、干部联群众工作,深入排查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努力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事情,社区治理能力水平在精细化、人性化、现代化方面得到不断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