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设为首页|收藏此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移民动态

【六枝特区生态移民局】六枝特区聚福新苑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新模式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六枝特区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始终以“党建引领”为鲜明主线,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多措并举培育和规范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治理,以塔山街道聚福新苑社区为示范点,突出党建引领,多元同治,优化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物业服务企业”的“红色物业”模式,贯彻“社区是我家,建管靠大家”理念,充分调动搬迁群众的积极性,有效地化解了社区物业管理中的矛盾,提升了物业企业、业委会的服务水平,增强了基层党组织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重要能力,改善了传统的较为混乱的物业管理格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坚持党建引领,激励互促,打造红色物业“主力军”

一是优化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以党建引领为基础,以搬迁群众为中心,以改善搬迁群众生活环境为目标,按照“基层政府主导,行业部门指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协作实施”的原则,设立社区党组织1个、小区党支部1个、楼栋党小组5个、党员中心户5个,实现了“街道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基层党组织体系全覆盖,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坚实组织保证,让安置社区物业服务领域彰显党的政治色彩,强化党的政治属性,发挥党的政治功能,把牢物业服务的正确方向;二是选好用好优秀群众党员。吸收6名优秀群众党员进入业主委员会、物业委员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议事平台,结合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实例,依托“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等平台,引导搬迁群众牢固主人翁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三是培育社区党群志愿服务队。成立5支志愿者服务队,“红砖”志愿者服务队、五彩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雷锋车队等各类党群志愿者队伍,志愿者超过100人,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敬老助残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安置社区和谐稳定。

坚持多方联动,共治共建,搭建红色物业“大平台”

一是合力共建,做大社区治理“资源库”。针对社区领办物业公司资源难整合、难利用的问题,依托红色物业专委会,发挥共建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为社区物业公司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挖掘内部资源,摸排小区存量资源,积极与产权单位对接争取闲置用房交由安置社居委会管理使用,建成物业用房、党群服务驿站5处。统筹行政资源,组织综合执法力量下沉小区,开展全面“体检”,出具整治意见12份,配合社区物业公司开展飞线整治10处、规范停车位260个、施划消防通道16个、新增灭火器300个。借助社会资源,组建社会志愿服务资源库,通过小区“点单”、社团“接单”,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健康宣讲、帮贫济困等服务项目5个,力促社区物业服务更加精细;二是统筹资源,打造红色物业“资金库”。一方面,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由塔山街道牵头发起成立社会组织“益家社区治理服务中心”,引进企业进驻、吸纳社区、共建单位、爱心企业、公益组织为会员,共同助力社区物业公司健康经营发展。采取“三权分置”的模式将安置社商业门面、地下车库、农贸市场等产业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交由安置社居委会盘活管理,每年可收取租金70万余元,按照“最优惠”的价格每年可收缴物业管理费13万元,全部用于支持社区物业发展,确保安置社区物业管理费用充足。另一方面,解决“钱该怎么用”的问题。物业公司设立理事会负责日常决策,开设专门账户管理资金,根据社区物业公司提出的项目资金申请,在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把资金优先投放到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提升等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对资金管理情况实行一季一审,确保专款专用、用准用好,成为街道社区推进红色物业的“好帮手”;三是纳才引智,储备红色物业“人才库”。着眼于提升社区物业公司服务质量,广纳贤才、多措并举,强化社区物业服务力量。组建由街道工作人员、业委会成员和专业物业公司负责人等25人组成的顾问团,从依法注册、合法进驻、完善服务、高效运营等方面,为社区领办物业公司提供全方位指导。统筹社区工作者、公益岗、楼栋长、联户长等各方力量,聘用8名搬迁困难劳动力进入物业队伍,配强红色物业队伍,实现用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

坚持服务创新,制度优化,创建红色物业“大品牌”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用力抓好就业服务品牌创建。设立人社服务窗口,逐户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账,整合各方资源,根据群众就业需求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刺绣、服装、电子、家政、医护等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1712人次,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实用技能,让搬迁群众充分就业,提高脱贫致富的能力。结合各安置区产业布置情况,统筹各类资金,引进帮扶企业5家,累计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86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累计解决40、50岁和就业能力不足的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70人,建设1个农贸市场,解决搬迁60户123人的创业就业需求,为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提供新动力。目前,解决搬迁群众有劳动力家庭实现就业1081户2446人,实现就业率达94.1%,有劳动力家庭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二是文化活动多元化,用情抓实文化服务品牌创建。以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群团服务站、书画活动室等阵地为依托,建设“文化长廊”“科普中心”“老年大学”等场所,保证文化活动开展有阵地。将社区5个网格赋予文化内涵,通过广泛征求有文化的网格群众意愿,以“仁爱网格”“桃李网格”“明德网格”“诚信网格”“友善网格”等对网格进行命名,让网格治理与院落文化深度融合。将历史人文元素融入社区院落中,建设礼义文化墙,生动展示中华传统“仁、义、礼、智、信”等精华,形成居民举目可见、触手可及的“墙上美德文化”和“楼宇礼义文化”。树造“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邻里文化品牌,通过举办“邻里节”,建立“邻里情”,通过“十联户”创建建立起邻里互助关系。建立积分管理机制,搬迁群众通过参加志愿活动获取奖励积分,用于社区商品兑换、兑换停车券等,形成互动愉悦的生活圈;三优化物管服务制度,用心抓实物管服务品牌创建。全面推行社区、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方共治的“圆桌会议”,在社区党组织统筹下,对小区事务进行党群民主议事,找到最大公约数,推动小区实现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途径,加强社区物业管理相关各方的联系与沟通,形成居委会、业主与物业网格联动共治的良好局面,两委干部、网格员、驻居干部驻居民警、公益岗位实现队伍共建、事件联动,破解社区管理难。建立业委会坐班接待、经营性收益管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等标准化工作机制,基本上形成了业主委员会自治管理、物业公司专业管理和居民委员会监督协调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通过物业公司抓硬件,居民委员会抓软件,互相支持,各司其职,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现代物业管理新格局。(六枝特区生态移民局 杨孝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