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设为首页|收藏此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移民动态

水城区海坪街道:画好干群“同心圆”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近年来,水城区通过推进海坪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建设,以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为导向,通过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党群服务中心等平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思政工作质量效果实现双提升。

海坪街道是水城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主要安置来自杨梅、坪寨等周边6个乡镇的搬迁群众1684户7588人,辖区内居住有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

日前,记者走进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社区干部们正在走访群众,随后立即回到社区汇集、研判群众关于社会热点、群众利益诉求等方面的思想动态。

海坪街道阿娄社区的社区干部正在集中研判群众思想动态。朱芸 摄

海坪街道阿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训锋告诉记者,海坪街道在阿娄等6个(村)社区建立了“信息中枢站”,广泛汇集群众愿望诉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及时消除社区与搬迁群众以及邻里之间的误会,这和睦之风吹开了幸福之花。

在海坪红色藏品馆,记者看到数十名群众正在闲暇之余集中收看爱国电影《地道战》,原来这是海坪街道不久前建立的爱国影片放映室。自建立以来,已为群众免费放映《长津湖》《建国大业》等爱国影片70余场次。

索玛社区搬迁群众朱光辉说,“街道建立这个电影室给我们免费放电影,周末没什么事情我们就来这里看看爱国电影,和邻居拉拉家常,这个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在海坪红色藏品馆,群众正在闲暇之余集中收看爱国电影《地道战》。朱芸 摄 

另外,为了增进群众团结友谊、展示搬迁群众新风貌,海坪街道还组织了“同心杯”农民运动会,引导上万名群众参与知识竞答、文艺宣传等活动,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覆盖全街道的“组组响”大喇叭60余个,让群众聆听党的声音成为“家常便饭”。

如今,海坪街道群众积极参与思想政治建设、精神文明、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使得人人成为“政策通”和政策宣传“麦克风”,让党的政策进入千家万户。

在阿娄社区,“最美保洁员”马敏开正在带领群众清扫社区街道。他告诉记者,自2022年6月被聘为社区保洁员以来,他一直努力工作,也在工作中带领大家共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去年12月被评为‘最美保洁员’之后,我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大了。今后我也会带领周边邻居们一起把我们海坪的形象工程搞好,共建我们这个美好的‘家’。”

在阿娄社区,“最美保洁员”马敏开正在带领群众清扫社区街道。朱芸 摄

2022年底,海坪街道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典型评比活动,评选最美医生、最美教师、最美警察、最美村干部、最美保洁员、最美护林员、最美学生等先进典型136人。

通过唱响典型选树“好声音”,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极大地激发了搬迁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干部群众乐于比学习、比担当、比作为、比奉献,村民行为习惯、精神风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海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分超市,记者看到,不少居民正拿着自己的积分兑换清单排队等待兑换奖品,在这个积分超市里,洗发水、牙膏、肥皂等生活必需品一应俱全。

海坪村村民甘万群排队换到了自己的商品,她说,“这个季度我们家有80个积分,我刚换到了衣架、洗洁精、牙膏和盆,这个活动真的很好,大家平时把卫生搞好,把邻里关系搞好,我们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群众正在海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分超市兑换商品。朱芸 摄

“小积分”蕴含“大智慧”,积累着群众的勤奋、自信和荣耀。海坪街道依托村(社区)自治组织开展“正面清单”奖励,“灰色清单”教育,“负面清单”限制等,引导居民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把“家风”作为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带动形成好民风。

自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建设以来,水城区海坪街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社会风气、群众素质、环境卫生得到了质的提高,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挖掘,有效推动了海坪街道旅游业的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