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设为首页|收藏此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移民动态

从“有居”到“优居”丨搬迁社区听百姓喜事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年关将近,在六盘水市水城区新桥街道新业社区,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安置房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三三两两的搬迁群众悠闲漫步在小区内、房前屋后孩子追逐嬉闹、老人跳起了“广场舞”,不时传来阵阵欢笑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新业社区一角


从偏远山区到舒适小区,从低矮木房到宽敞楼房,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到务工的市民,如今的新业社区,搬迁群众实现了从“有居”到“安居”再到“优居”的华丽蝶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从“有居”到“安居”


“搬到城里样样都好,谁还愿意回村里?”元旦过后,贵州思博服饰生产车间,六盘水市水城区新桥街道新业社区群众张巧巧满脸笑容,正忙着加工衣服。


要放到刚搬来时,张巧巧可没有底气说这话。


2019年6月,张巧巧一家人从董地街道董地村搭上了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惠农政策的“快车”,拎包入住到六盘水市水城区新桥街道新业社区。


就业帮扶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就业


刚搬来时,人在社区,但张巧巧的心却不在这。“一家人要吃饭的。”张巧巧说,自己文化不高,又没有技术,搬到城里,最担心的就是找不到工作,连生活都成了问题。还不如就在外出务工,最少能求个温饱。


在当时,大多刚搬到社区的群众和张巧巧一样,担心搬到城里没有收入来源,一度无所适从,萌生外出务工和回老家的想法,有很多住户申请退钥匙。就在张巧巧心里打鼓,拿不定主意时。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收集了她的就业意愿,并承诺为她提供相关培训,提供就业岗位。


搬迁群众在车间务工


通过培训,张巧巧顺利进入贵州思博服饰生产车间务工。如今随着制衣技能越来越娴熟,张巧巧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张巧巧不禁感叹:“就业不愁,总算能安心住下来了。”


从“有居”到“安居”,稳就业是核心。自社区成立以来,新业社区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以“四个一批”为抓手,持续推进搬迁群众稳岗就业和持续增收。


通过精准推荐输送一批,构建“一中心四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依托园区分流一批,立足新桥街道作为水城经开区核心规划区的优势条件,结合实际及时推荐搬迁群众到水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就业,并即将引进企业落地社区;公共服务安置一批,精准掌握社区弱劳动力、半劳动力底数,积极与各单位对接,开发各类岗位;自主创业消化一批,联合其他4个社区,建立“5+1+N+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门面租给搬迁群众,同时设立农村赶集点,带动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就业。


社区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截至目前,新业社区有劳动力2892人,已实现2798人就业,户均就业2.2人,就业率96.7%,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从“忧居”到“优居”


另一边,同是社区的搬迁群众朱少学却有不一样的喜事。


2019年,65岁的老人朱少学从水城区化乐镇凤凰村搬迁到新业社区。住上了新房子,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各类麻烦事。


取快递、买生活用品、安桶装水这些平常生活琐事,对于老人朱少学来说,无疑是负担。“经常叫邻居帮忙,叫多了别人烦,自己也不好意思。”朱少学说,因为自己身体不便,又不愿麻烦别人,刚搬来时烦恼很多,一度想回到村里。


老人齐聚一堂话家常


但当一个个志愿者把快递、生活用品、药品等送到手上时,老人朱少学的烦恼彻底解决了。


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新业社区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办事不便等问题。新业社区成立社区志愿服务站,组成“治安治理、文明社区、敬老爱幼、技能帮扶”四支志愿服务队,招募社区志愿者766人,开展志愿服务时长6112小时。


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


从“忧居”到“优居”。为了让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新业社区还建立了“康乐居——幸福互助院。”内设娱乐活动室、休息室、图书阅览室,配有健身器材、民族乐器等设施设备,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休息、阅读、娱乐、健身等服务娱乐活动,开展广场舞、文艺演出、看电影等活动20余次,不断丰富群众生活,满足搬迁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从“安居”到“优居”


从“有居”到“安居”再到“优居”,社区喜事一桩接一桩。


设立感恩学堂(四点半学堂)、奋进书屋、电子阅览室,配备9台电脑、购置图书6669册、发出借书卡131张、借阅1257人次。组建课外辅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书法、音乐、手工、英语等10门课程,开展各类兴趣爱好周末班培训学生600余人次,让社区孩子学有所乐,乐有所获。


感恩学


建设温暖帮扶超市,引导社区群众在超市购买平价生活用品。全面落实好搬迁群众低保、养老保障等社会保障转移衔接,扎实做好搬迁群众过渡期基本生活保障。


温暖帮扶超市


建立卫生服务中心,配套建立药房、治疗室、基本公卫办公室等7个功能科室,配备医务人员3名,管理大病、慢性病人351人,实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服务站推行现场减免报销业务,2019年至今接收门诊病人2.5万人次,为社区群众现场报销医药费用135.7万元,实现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看病难问题。


学生就学无忧


“社区集公共服务、互助性服务等于一体,致力于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居民享受到与市民大致相当的公共服务。”新业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永强说,下一步将持续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让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一域看全局,新业社区的欣欣向荣正是六盘水市着力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建设成让搬迁群众居安、业安、身安、心安的“四安”家园,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力措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