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设为首页|收藏此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移民动态

盘州市翰林街道思源居委会:强基固本抓党建 酌水知源谋发展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盘州市翰林街道思源居委会成立于2019年7月,辖区面积0.22平方公里,是盘州市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的居委会,居民来自盘州市17个乡镇81个自然村寨,搬迁安置1175户4144人。

  

  思源居委会注重在学习中提升党性修养,在感悟中强化纪律意识,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创新实施居委会社区治理新方法,形成“39513”社区治理新模式(围绕三条主线(思党、思民、思变)、健全九法(党建三法、安居三则、易扶三变)、建设“五个体系”(公共服务、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文化服务、培训和就业)、搭建一个“五桥建五家”平台、共同创建“活力社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三个目标),牢牢把握基层党组织的强基固本,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水平,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党建三法 凝聚力量之源

  

  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思源居委会不断丰富“党建三法”内涵,不断为社区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组织“造形”法。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小区“人多、事杂、难管”的实际,从党建引领全局出发,紧扣规范组织设置、建强基层堡垒、提升队伍能力等中心工作,通过“选好一个人、带好一支队、管好一个区”。选出一名社区工作丰富的优秀干部担任居委会支部书记,并按照“交叉任职、双向进入”的模式,从其他行政居委会和搬迁群众中挑选优秀干部7名,组成一支年轻化、知识化、有活力的居委会干部队伍。


  

  思想“铸魂”法。为实现“美好生活人人享、感恩情怀常在心”的“思源梦”。社区党支部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计划,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书记讲党课等,集中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广泛学、主动学、深入学。针对社区行动不便的老党员,社区党支部以“送学上门”的方式将学习资料和党组织的关怀送到行动不便老党员家中,力求做到老党员在学习上“不缺课”、理论上“不漏学”,精神上“不掉队”。同时,仔细询问党员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了解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认真听取党员们对党建、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鼓励老党员带头转变思想,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引导其他搬迁群众改变思想观念,认真谋划好搬迁后的新生活。

  

  党群“聚力”法。按照“地企共建、区域互联”的方式,与周边学校、医院、企业等构建“互联党建圈”,联合开展党性教育主题党日活动,按照党员职业、技能特长等要素,组建“红色手工队、红色务工队、红色服务队”三个党群小分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安居三则 凝聚幸福之源

  

  思源居委会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就医、就学、就业问题,坚持实施“转弯就医、出门入学、走路上班”的“安居三则”,让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转弯”就医。为解决易扶群众就医问题,统筹辖区内4家医院资源,与思源居委会卫生室达成合作协议,通过专家到居委会卫生室坐诊、开展义诊巡诊等方式,实现“送医上门、送药到家、宣传到人”。实施“看病不超一公里”,与盘江总医院达成服务协议,小区居民到医院看病就诊,除“一站式”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等医疗政策以外,还可享受“进门有人引导、检查有人陪同、诊后有人随访”等贴心服务,真正意义上把医疗资源覆盖至每个人。


  

  “出门”入学。为解决小区居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读问题,先后建立聚道幼儿园、思源幼儿园、盘州市四小、思源中学。同时与盘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达成协议,凡思源社区建档立卡学生就读,除可享受基础的教育帮扶政策外,还能通过教师一对一“帮学、帮教、帮困”的方式,获得“职业生涯规划、定期心理辅导”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让安置点教育保障成为搬迁户“稳得住”的动力源泉。

  

  “走路”上班。实施就业服务“三保险”,让有劳动力的家庭至少一户一就业。对有劳动力有就业意愿的家庭,通过“边培训边上岗”的方式,联合辖区内的盘江煤电、酒店、餐馆等企业,开办电工、家政、厨艺、刺绣等专题培训班12批560人次,举行招聘会6场,推荐群众就业195人;针对因需照顾家人或身体不便外出务工的,依托开办的扶贫车间和开发的公益性岗位,通过党员包保、能手帮带,让211人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对有创业意愿的群众,积极与工商部门、创业指导中心等对接,从创业贷款、创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易扶三变 凝聚希望之源

  

  思源居委会“推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完善治理架构、增强治理能力”为目标,带领社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践行初心使命,发动社区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常态化推行“易扶三变”,不断增强搬迁群众对安置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

  

  生活品质“改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市民讲习所、“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划分党员责任区,对无职党员进行定岗定责,推动党员作用发挥。定期开展“党的声音天天播”“文明新风天天树”“文明行为天天有”等活动,组建思源篮球队、广场舞队等文化队伍4支,与企业、街道和其他居委会联合组织召开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8次960人次,开展文明家庭、道德先锋、卫生使者评比等活动,评选出先进户62户,在小区营造“争创文明”的时代新风。


  

  服务方式“多变”。把“便民、惠民、助民”贯穿始终,建立由街道党工委领导主抓,主管部门协同、党支部实施、小区居民参与的工作体系,打造集四点半学校、便民大厅等功能室为一体的“1+X”服务阵地,对群众需求“一站服务、一次办结”。建立“智慧党建”服务平台,第一时间掌握居民的资料,全方位提供服务。组建小区卫士队、党员服务队、平安志愿者“三支队伍”,为居民提供家政、搬运、代办等服务,让小区时刻焕发“新颜”。

  

  治理机制“转变”。开展“门前三包、区域联管”的环境治理机制,引导群众管好自己、监督好他人,提升小区环境。实施《社区公约》《小区住户行为规范》《思源文明六要求》等规章制度,打造一中心一工程“两室”(综治中心、雪亮工程、警务室和人民调解室),推进“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建立积分考核居民的管理机制,小区居民可通过参与群体议事、规范行为习惯、维护环境卫生、尊老爱幼等文明行为赚取积分,积分可每月到居委会兑换生活物品,通过不断“完善机制”,培育居民遵规守纪的意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