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贵州省人民政府网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网 |

个人中心|设为首页|收藏此页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移民动态

盘州市亦资街道金秋社区:“社志融合”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发布时间:

字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盘州市亦资街道金秋社区积极探索“社志融合”工作模式,多方整合资源,提升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切实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强化共建共治,建强治理平台

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资源、方法有机融合,建立以党建为核心的“一核三聚三合+五社”联动机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带动作用,激发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内生动力,针对社区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聚焦联动要素,实现机制耦合。由社区党总支牵头,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推动党建带群建团建,构建“社区党总支—网格联合党支部—网格—楼栋”和“社区党总支—社区群团组织—特定群体”的组织动员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党员有机融入“五社”主体,构建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网格化动员和群团组织动员机制与“五社联动”机制耦合增能。聚焦服务需要,实现资源融合。深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建联建共建机制,链接行业部门专业优势,整合民政、公安、人社、医院等部门资源,建设1个建设总面积1500平方米,集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群众议事室、红色教育展厅、感恩记忆馆、希望小课堂、老年活动中心等多个功能室为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充分用好易扶搬迁安置点链接社会慈善资源的优势,完善篮球场、便民充电桩、社区社工站和志愿者服务站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聚焦群众需求,实现渠道整合。依托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站等阵地,将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有机融合,共建共享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阵地,搭建政社、社社、群社联系平台,通过居民议事厅、网格微信群等渠道,整合社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主体力量,“线上+线下”多渠道征集民意需求,建立居民“心愿墙”,强化社区多元利益群体的互动,定期收集群众反馈,及时予以办理,今年来共梳理各类问题清单12余件,为志愿服务搭建全方位实践平台,共同推进社区工作服务触角延伸。

强化资源整合,提升治理水平

通过“社工+志愿服务”的联动融合,大力推进项目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五老”政治、威望、经验等社区治理优势,组建“五老”志愿服务队,因地制宜设计特色鲜明、紧贴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聚焦青少年、老人等特殊群体和社区治理需要,计划年内培育社区老年协会、社区安全卫生管理服务队、社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等3个内生型组织,促进社区服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发展。

         探索“党组织派单、社工站+志愿服务组织接单”模式,推动居民需求和服务资源有效对接。今年来,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优势,活化群众议事厅、红色教育展厅、感恩记忆馆、希望小课堂、老年活动中心、社区篮球场等社区资源,为社区青少年开展分享红色故事,教授象棋、书法知识等志愿服务8次,惠及200人。鼓励社区开展爱心募捐活动,营造“小社大爱”价值导向,设立固定的爱心物资捐赠点,救助困难群众22人,慰问困境儿童29名,志愿服务精准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为社区链接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社会慈善资源2万元。

         当好资源链接者,为服务困难群众、促进社区治理汇聚社会力量。累计链接公益助学资源为社区青年申请各类助学金4万元,汇集学生群体共计69人,联系盘州市人民医院为社区184名儿童开展口腔、视力检查,联合盘州市残联、红十字会、民政局等单位,通过发放慰问物资及慰问金等方式,走访慰问残疾人、低保户等群众200余户。有效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强化品牌塑造,凝聚治理合力

发挥“社工+志愿服务”优势,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与志愿者互动、公益组织、社会资源与志愿组织互联工作机制,有效推动“社工+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大局。着力建设一支专业社工队伍,为社区治理提供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功能补充、社会融入的专业支撑,实现“补空加力”的效果,构建“社工与志愿者”互帮互助工作格局。依托社区2支志愿服务队,组织50余名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常态化志愿者,专业社工9人,积极参与社区自助互助服务和社区治理。聚焦“一老一幼”“一残一困”等群体,以项目化推动服务成果目标化,开展“爱心妈妈一路同行——益心向童”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为社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10余次,惠及留守儿童80余人,开展“送万福·进万家”主题活动,向现场群众发放“春联、福袋”300余份,开展以老年健身活动、青少年关爱和助学、困难家庭救助为主题的“金秋有请,服务同行”活动,累计服务老年人300余人次、儿童600余人次,驾驶员1300人,为38名高龄老人、5名独居空巢老人和471户低保家庭提供居家上门护理,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上一篇:
下一篇: